(相关资料图)
10月16日至17日,2025年南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决赛举行。记者 李香莹 实习生 王思 摄/制
10月16日至17日,由南宁市教育局主办、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的2025年南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决赛,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兴宁区兴园路初级中学及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市113所中小学校(校区)的182名教师,共呈现168节优秀课例,集中展示了南宁市在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
活动开幕式现场。记者 李香莹 摄
本次活动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等12个学科,充分凸显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整体导向。其中,信息科技学科课程重点考察人工智能通识融合能力及国家平台教学指南的实施成效;其他学科首次引入线上抽签机制,于赛前公布授课内容,有效检验了教师基于数字资源的即时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此外,小学英语专场创新实施的“同步课堂1+1”教学模式,生动演绎了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组织、重构教学流程方面的深度赋能,展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样态。
参赛教师展示优秀课例。记者 李香莹 摄
参赛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与数字资源,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通过创设沉浸式、交互式学习情境,推动教学结构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深化转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扩大示范效应,本次活动采用“现场观摩+线上直播”双线融合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据统计,决赛首日现场观摩教师约627人,线上观摩人次突破18955,显著提升了活动的辐射广度与引领深度。
下一步,南宁市将系统总结本届评选活动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模式,加强优秀课例的推广应用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在备课、上课、评价、教研等教学全环节的深度融合。同时,将进一步强化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培训,加快构建具有南宁特色、充满活力的智慧教育体系,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